天津日报:奋斗天津的青春方阵 解码记忆的星辰大海
2025-05-04
在五四青年节当天,《天津日报》头版报道了以天津大学医学部医学院郑晨光教授等为代表的天津青年挺膺担当的青春故事,引领广大青年以奋斗之姿书写时代答卷。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青年,一个国家最蓬勃的力量;青春,一座城市最秀美的风景。
这座城市从不缺少挺膺担当的青春故事。106年前,天津青年以“革心革新”的呐喊回应五四运动的惊雷。百余年来,在这座城市的青春血脉里,始终涌动着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脉动。
百年薪火永续,青春永不褪色!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向青春致敬!为青年喝彩!为青春天津点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天津大学教授郑晨光
解码记忆的星辰大海
夜晚的天津大学校园静谧安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的灯光依然明亮。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天津大学教授郑晨光主持的科研项目进入关键阶段。她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脑电信号波形,这些来自小鼠大脑的微伏级电波,承载着破解人类大脑认知密码的希望。
“科学家要有敢于攀登世界高峰的勇气,更要勇担解决国家急需、满足人民期盼的使命。”郑晨光说,在脑科学这片浩瀚的研究领域中,人类认知如沧海一粟,但每一个微小的科研突破,都可能成为攻克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盏明灯。
20年前,数学专业本科生的她第一次接触生物数学建模,从那时起,她的人生轨迹悄然转变。那个痴迷于公式推导的女生,开始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解读生命的奥秘。
2018年,在美国完成博士后研究的郑晨光回到祖国,加入天津大学医学部明东教授团队,开启了神经与精神疾病病理机制及调控手段研究的新征程。在脑机接口研究领域,天津大学明东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下,郑晨光的科研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她不再局限于基础理论的研究,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将数学、工程与临床医学问题紧密结合。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速,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挑战。面对现有治疗技术的局限,郑晨光带领课题组迎难而上:“我们不仅要揭示记忆编码的运作机制,更要开发出切实有效的干预手段。”在实验室里,一只戴着特制电极驱动的AD模型小鼠正在迷宫中灵活穿梭。令人振奋的是,通过毫米级精度的无创神经调控,这只本该出现记忆障碍的小鼠,其空间记忆任务正确率提升了30%。
“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应用,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郑晨光说,“精准的神经调控就像为生锈的精密仪器上了油,但人脑的复杂性在于,每个个体的‘锈点’都不尽相同。”为此,她的团队正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全力攻关跨脑区、跨微-介观水平的精细记忆信息解码技术,研发高靶向性、仿本征模态、多位点输出的电刺激系统。
借助天津大学与天津市环湖医院建立的深度合作,郑晨光课题组与医学专家一起推进临床转化研究。目前,首批受试者正接受个性化的认知功能评估,为后续的精准干预奠定基础。
晨曦微露,窗外的海棠迎风摇曳。郑晨光依然忙碌:“探索大脑的奥秘,就像在浩瀚宇宙中追寻光的轨迹。我们最大的心愿,是让这点点微光,照亮那些被遗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