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园地

刘爽:春风化雨,门墙桃李

2021-05-25

刘爽,1989年出生,2018年入职天津大学医学部,目前担任医学部副主任,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国防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长期从事情绪的生理机制、识别方法、调控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特别在抑郁、精神分裂、焦虑等精神疾病的脑机制及干预治疗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入职以来,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及航天合作等多个项目,累计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Int J Psychophyslol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国际专利PCT1项,主持研发的相关技术成果在中国航天员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多个机构获得重要应用,获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



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在实验室,刘爽老师被我们亲切地称为“爽姐”。事实上,她也更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关照着实验室每一位同学。


严谨治学,立德树人

在科研方面,她耐心指导我们,认真解答我们的疑惑,从不强迫我们研究某一个方向而是引领我们发掘自己的科研兴趣点,对我们严格要求的同时也细心指导,讲解深入浅出,针对性很强,让我们在了解已有知识的前提下,启发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思考问题,引导我们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她要求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同时告诫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有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她不仅耐心解决当前问题,更教授我们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技能。只要开拓视野,发散思维,不畏困难,尽最大努力做到问心无愧,研究生的生涯就是成功的。正是她的这种理念,让我们的研究生活充满了动力和热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授课老师,刘爽老师主讲的《脑与认知科学》课程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在课堂上,她会把枯燥的专业知识生动的传达给大家,让同学们对学习更有兴趣,更有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她还把自己的科研项目与本科生的科研实践相结合,鼓励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优秀学生到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对创新研究的兴趣。



刘爽老师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关心每位组内成员的课题进展,积极督促我们的科研进程,疫情期间也是如此。居家的这些日子里,她每周都会挤出时间开展小组会来把握大家科研方向,并及时反映出我们科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我们去除惰性,以防停滞不前。感受到大家无法归校的焦虑心情,她会温柔的疏导我们,引导大家在家利用网络平台充实、提升自己。



无微不至,悉心育人

在育人方面,她不仅自己热爱科研,精于科研,更注重对学生科研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始终践行着在科研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在生活中是学生亲密朋友的原则。每当我们面临一些心理问题,她总是放下手头的工作,细心的聆听并给予我们正确的疏导和指引。在忙碌的科研之余,刘爽老师积极的组织组内活动,会和组内同学一起聚餐,一起庆生,一起秋游,一起参加很多文体活动。在关注我们学习的同时,也关注着我们各方面的发展,并锻炼着我们独立自主的能力,鼓励着我们全面的发展。除了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医学部青年教师联谊会理事长,刘爽老师还积极帮助学部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加盟,为他们详细介绍天津大学和医学部的人才引进政策和科研发展情况等,帮助更多海内外优秀科研人才了解天津大学。



以身作则,亦师亦友

在生活方面,她常常给予我们关怀,还会带领大家聚餐吃饭,是一个暖心的大家长;同时她也严格要求我们按照计划完成科研目标,每周都会检查我们的科研工作,她自己也以身作则,从来都是实验室里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个人,节假日也基本无休,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是我们的好榜样。爽姐就是这样一个“完美女人”。刘爽老师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态度严谨、见解独到,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平日生活中,更是学生心中的好姐姐。刘爽老师关心每个同学在科研上的进展,在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最关切的指导,并且和实验室的同学们亦师亦友,生活中感情深厚。跟她相处的点点滴滴,她总是能带给我们正能量。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生活的快乐和积极的态度。大家习惯了纠结时找她倾诉,欢乐时与她分享,她早已经融入到我们的内心,成为了大家离不开的良师益友。



学生感言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两年的时间,她以独特的教学态度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实际行动教导我们做科研要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她是一个传道授业的良师,一个走进学生内心的益友,更是一个和蔼可亲,说话幽默风趣,与学生们打成一片的好朋友。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完美女人”——刘爽老师。